作为助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产业之一,本市医药健康产业正加速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集群迈进。10月16日,记者从北京海关获悉,今年前8个月,北京地区医药健康产业相关商品出口明显增长,医疗仪器及器械、医药材及药品分别出口58.3亿元、34.3亿元,分别增长21.5%、6.8%。
走进本市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医药健康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北京经开区内的亦庄生物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两大医药产业区一派繁忙景象。数据显示,这两大医药产业区内注册各类企业120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00余家,独角兽企业17家。
随着医药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生物医药企业对优化跨境生物医药研发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在研发阶段,经常需要进出口特殊物品、生物材料、生物试剂等,如果能加快审批效率,将会为企业医药研发、产品流转节约大量时间成本。”北京义翘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基于此,亦庄海关推动出入境特殊物品审批“智能化”,对低风险特殊物品审批实现后台智能识别,将出入境特殊物品海关审批时间提升至秒级,辖区企业出口环节总体时效提升约40%。“公司已智能备案产品累计达7.5万多条,智能审批占比超85%,审批时效提升达65%。”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亦庄海关还试点属地远程查检,借助视频技术手段、设备,以远程视频查检代替现场查检,提高了企业货物通关效率。“我们公司在大兴生物医药基地,距离亦庄海关24公里,现场查检距离远,实行远程属地查检以来,预约查检到通关十几分钟即可,查检效率大幅提升。”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一辆辆满载药品、医疗器械等货物的车辆,有序通过卡口,驶向全国各地。作为重要药品进口口岸,天竺综保区2024年进口药品960.4亿元,进口人用疫苗占全国92%,为许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今年是我们在天竺综保区开展进口医疗器械业务的第16年,现在,我们能够最短在1小时内将医疗器械交付客户,快速应用于患者。”北京空港宏远物流有限公司保税事业部运营经理何凯兴奋地说。
货物进出区提速,是许多医药企业的迫切需求。如今,天竺海关依托电子智能卡口、物联网和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出区药品“数据预审、系统核碰、车号识别、秒级验放、无感通行”,全链条压缩通关时间。
科园信海(北京)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杨海宁对此深有体会,他介绍,该企业进口的疫苗等货物需要保证2至6摄氏度冷链运输,对通关效率有很高要求。与传统进出区模式相比,智能卡口为其节省了大量运输时间。据其介绍,今年1至8月,该企业医药产品入区规模达到277亿元,同比增长9%。
据悉,2025年前8个月,北京地区罕见病药品进口26.6亿元,增长59.1%,进口值位居全国之首。其中天竺综保区进口罕见病药品25.6亿元,增长78.3%,占同期北京地区罕见病药品进口的96.4%。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美港通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