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当城市还在沉睡,曹杨职业技术学校汽车涂装实训中心的灯已经亮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漆味,赵仿身着防护服,手持喷枪,正对着车门总成进行着精细的喷涂作业。专注的神情,精准的动作,在灯光下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匠心画卷”。这幅画面,正是普陀区选手备战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缩影——他们正以分秒必争的姿态,向着技能巅峰发起最后的冲刺。
随着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日益临近,普陀区的技能选手们已进入最后的备战状态。普陀区共有12名选手将参加9个项目的角逐,在汽车喷漆、育婴等各个项目的训练场上,处处可见他们挥洒汗水、精雕细琢的身影。
在毫厘之间追求极致
每天清晨四点半起床,五点开始长达五小时的车门总成流程训练,下午进行两个半小时的轮毂盖分色喷涂,晚上则针对当天的弱项进行加练……这是赵仿雷打不动的日程表。赵仿既是参赛选手也是曹杨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教师,面对压力,他的心态显得十分平和:“能在比赛当中把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足够了。”
赵仿训练中
“与往届相比,本届比赛的难度是翻倍的。”教练李联保介绍道,过去的比赛,选手往往只需处理一块门皮,而本届大赛的核心项目——模块B“车门总成喷涂”,要求选手对一扇完整的、包含内外侧面、边角折线甚至门框内部的车门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喷涂处理。
高难度的挑战,离不开全方位的保障。赵仿的身后,有10人组成的强大教练团队,助力他在赛场上从容应对。为了给赵仿提供最贴近真实赛场的训练环境,训练所用的车门均为原厂件,为了模拟不同状态下的喷涂手感,学校共购置了六七十个这样的车门板,供选手反复练习。
除了“真刀真枪”的实车训练,科技的力量也为备赛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训中心内,一套升级的VR虚拟喷涂设备格外引人注目。选手戴上特制的设备,手持模拟喷枪,面对一个虚拟的汽车引擎盖进行喷涂练习。“这是今年难度升级后,我们专门引入的新设备。”李联保介绍道:“这套设备能实时捕捉选手的喷涂轨迹、速度和稳定性,并在电脑上生成数据报告,精准指出他哪里‘虚喷’了,哪里‘重叠’了,哪里‘扫枪’不均匀。” 这套“神器”,让赵仿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高效地重复练习最核心的喷涂稳定性,将抽象的“手感”转化为具体的数据,进行针对性改进。
在“真实家庭”中淬炼爱与专业
汽车喷漆项目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精准度,育婴项目的选手则需要有专业技能和无限爱心。在育婴项目的训练室里,气氛则显得格外温馨。来自普陀区万里城实验幼儿园的参赛选手邵静芬正轻柔地抱着一个仿真婴儿模型,小心翼翼地为其拍嗝、抚触,动作轻柔而专业。
邵静芬训练中(左)
“我们整个赛项是贴近家庭生活真实场景的。”邵静芬的教练奚岚介绍道,“这有别于其他比赛,它不是纯技术的展示,而是回归于生活。”育婴项目主要是对0到3岁的婴幼儿进行生活照料、保健与护理、早期教育实施。邵静芬需要完成的任务,小到为婴儿更换尿布、处理吐奶,大到设计早期教育活动。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选手的耐心、爱心与专业素养。
育婴项目要求选手不仅掌握专业的育婴知识,还要具备医疗保健等多方面技能,对选手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挑战,邵静芬迎难而上。自集训以来,她几乎每天从早上7:30到晚上10:30都泡在训练基地,将所有赛题轮番操作,逐个细节打磨。“比如体质辨识、按摩保健,这些都是我要去攻关的。”邵静芬虽感到了不小的压力,但她在组建的医学、教育、保育专家团队的支持下,迎难而上,逐一攻克难关。“行百里者半九十”,她用这句话时刻警醒自己,越是到最后关头,越要坚持到底,直到交出最后一份完美的答卷。
从冰冷的金属车身上绽放出完美漆面,到在稚嫩的婴儿脸上抚平啼哭的皱眉,普陀的选手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同样的“工匠精神”……
美港通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